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淮北:逐“绿”向“智” 厚植先进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命脉所系,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近年来,淮北市保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定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企业梯次培育为重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抓手,统筹推进制造业提质焕新,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智改数转”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安徽曦强乳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一家乳制品企业,在业内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加强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乳业增长阶段性放缓的背景下,更要加快技术进步,加快科技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曦强乳业总经理王昌岭说,该集团完成550多个低代码应用场景搭建,通过一体化综合平台实现生产业务计划、工艺、质量、执行、统计、分析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将生产各环节数据贯通,全程实时监测质量。
经过多年深耕,曦强乳业通过全流程数字化重构,实现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销售全链条可追溯,产销量大幅攀升,奶源还供应卡士、明治等知名食品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超8000万元。
“车间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上传,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兼香智酿5G智能工厂”内,工作人员展示着数字化改造带来的变化。作为淮北市新增的3个先进级智能工厂之一,其转型成效是淮北市数字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淮北市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新增5G基站225座,累计达4553个,实现6个省级工业园区5G全覆盖;建成6处IDC机房,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企业数据“一网集成”能力显著增强。相山经开区获评2025年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力普拉斯等10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淮海实业跻身省级重点行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梯队”持续壮大。
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难题,淮北市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服务商实施”模式,按园区、产业链定制改造方案。目前,21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测评,任务完成率居全省第一方阵;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700家,较2024年底增加200余家,数字化已成为制造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变量”。
淮北市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工厂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按照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要求,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活动。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2家、省级绿色工厂26家、市级绿色工厂49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2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
2024年,淮北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率73.5%、位居全省第2,拉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4%。
招大引强
增添产业发展动力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生命线,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近年来,淮北市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第一要事”,把绿色低碳作为招商引资“金名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发起招商攻势,先后引进了银邦新材料、奇瑞高速电摩、先导科技、湛为气体、融汇化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2022年以来,该市新增纳统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年均增长52.1%,利用省外资金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4。
走进位于濉溪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卷卷铝箔材正通过流水线加工成型。作为濉溪铝基产业重点企业,力幕科技去年实现产值36亿元。
在重点企业带动下,淮北市铝基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该市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规模以上企业69家,上半年招引相关项目17个,累计立项投资额60.7亿元,目前重点在建项目34个。
杜集区是淮北市传统制造业企业集聚区之一。过去,这里以发展煤矿机械制造业为主;如今,园区通过招大引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集聚。
杜集区通过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持续扩容关键领域零部件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打造零部件产业发展新高地。2024年以来,该区签约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10个,投资额约55亿元,占签约总数的20%。
烈山区抢抓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机遇,不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积极引进龙头和配套企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引导企业坚持科技创新,加强自主研发,推动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4年,烈山区电器机械制造增加值增长29.1%,专用设备制造增加值增长19.5%,增速分别比全部规上工业高33.8个百分点、24.2个百分点。
淮北市投资促进中心数据显示,该市坚持量的适当增长、质的有效提升,通过增设签约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纳统率、固投3亿元以上项目等质量指标,推动全市招商进一步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70.1%和54.4%;丰岛食品、龙光天旭高硼硅玻璃等多个项目纳入全省集中开工;坤泰变速器、合众机械二期等项目上半年开工、上半年纳统,开工纳统率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此外,签约、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均超过94%。
优化服务
激发更大发展活力
“从政策申报到融资对接,企业服务员全程跟进,我们已累计获得‘亩均英雄贷’9亿元,解了扩产燃眉之急。”安徽英科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才说,作为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其发展受益于淮北市不断优化的服务体系。
《淮北市惠企政策白皮书(2025年版)》集成9部门201条政策,推动“直达快享”;兑现省级支持制造业奖补6376.7万元,对上争取资金完成年度目标的112%;获批2025年第一批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资金7101万元,居皖北前列。
淮北海关全力服务和支持地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广“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便利化模式,显著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降低企业仓储和物流成本。
淮北海关对安徽英科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辖区重点制造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安排海关专员对接,协调解决进出口环节的疑难问题。同时,主动落实减免税政策,指导企业用足用好自贸协定优惠原产地政策,帮助“走出去”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关税优势,提升竞争力。
淮北合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通过建立研发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年均研发费用保持在6%以上。近年来,在淮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下,该公司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培育出6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7项安徽省新产品。
“我们在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带动下,深耕智能环保输送装备这一细分领域,去年实现税收1600万元。”合众机械董事长石晴说。
淮北市专精特新企业入库112家,“小巨人”企业入库30家,43家企业获评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日趋完善。金融服务持续加力,通过“春风暖企政银护航”等活动,帮助22家企业获银行授信超1.8亿元,17家金融机构的116项产品线上集成,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显著提升。2024年,淮北市规上制造业企业亩均税收达16.42万元,同比增长14.5%。今年上半年,淮北市为310家次企业发放“亩均英雄贷”46.4亿元,处置低效工业用地1542.47亩。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打开思路,以融合的理念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以开放的意识激发和释放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改革的思路打造一流发展环境,以转型的思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淮北市将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把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促进数实融合的重要方面和发力重点,坚持创新驱动、招商带动,优化发展环境,做大经济总量,让淮北制造业释放出新的活力和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