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案例】韩村镇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濉溪县韩村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强化网格化管理,推动资源力量下沉,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自治新模式。在建元村、淮海村试点推行“乡里乡亲”网格点建设,逐步搭建起内容明确、形式固定、程序规范、机制健全的党群服务化解矛盾和议事平台,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打开民事民解、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新格局。
建强队伍化解矛盾纠纷。韩村镇在每个试点村“乡里乡亲”网格点,采取村民代表推荐的方式,尊重民意推选人员,推选“乡里乡亲”网格长1名,网格员不少于10名,实行网格长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其他成员由本村“一组两会”成员、群众代表、致富能人、驻村法律顾问等组成,形成以党员干部为先锋、热心群众为主力的议事理事会。充分发挥“和事佬”在村民中的公信力,有效规避了基层矛盾纠纷中的裙带关系问题,又得到乡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与法律顾问的专业指导,为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公共事务难题等聚合力量。充分运用“和”理念工作法,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给当事人深入讲解“和为贵”的理念,为矛盾双方解开心结,迅速化解争端,避免矛盾激化,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自“乡里乡亲”网格点试点建立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起,推动矛盾问题在基层一线高效解决。
动态考核保障规范运行。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由组织部和信访综治维稳中心牵头,制定“乡里乡亲”网格点体系建设标准及规范,明晰具体职能和权责清单,切实提升议事实效,提高群众满意度。根据问题收集、议题提出、集体讨论、结果表决、实施监督5个环节,建立“五事”议事制度,即征询意见“提”事、充分讨论“议”事、集体表决“定”事、及时跟踪“办”事、定期反馈“评”事,通过健全完善闭合议事机制,确保议事办事流程更加精准、有的放矢。建立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即时评价”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对网格点成员服务意识、专业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正反两方面运用,与走访慰问和项目政策倾斜等方面挂钩,树立奖优罚劣导向,促进积极作为,改进议事工作群众满意率达100%。
搭建平台筑牢议事基础。“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正确引导、民商解决”的方法,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乡里乡亲”网格点依托“社会基层治理”和“民呼我应”活动载体,重点履行民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脱贫致富领航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党风廉政监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六大员”职责。成员争当基层治理“排头兵”、服务群众“战斗员”,解答群众所提问的有关法律问题和政策问题49个,发放法律宣传资料2000多份,广受好评。
凝聚群众提升服务实效。充分发挥“乡里乡亲”网格点成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为有热情、有能力的创业群众和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技术、技能、信息等服务,累计回引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等6人返乡创业,增强致富带富能力。通过推行“乡里乡亲”网格点建设,群众“当家作主”“有事好商量”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凝聚思想感情共识。通过走进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形成了团结服务群众、教育引领群众的常态机制,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激发了“爱家乡、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感共鸣,为提高社会基层治理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