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帮扶案例】淮北市“四化联动”释放村级光伏“阳光”效益
今年以来,淮北市持续深入推进光伏帮扶,加强村级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明确产权归属、规范收益分配,充分释放村级光伏“阳光”效益。1-8月,全市村级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2303246千瓦时、实现发电收入167.13万元,收益惠及22个出列村和脱贫人口、监测对象。
运维管护多元化。建立“政府监管、专业运营、群众参与”的管理构架,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专业机构发挥主体作用、脱贫对象积极参与管护。公开招标遴选淮北市创淮商贸有限公司对全市光伏扶贫电站进行统一专业运维管护。开发村级光伏公益岗位,安排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及监测对象133人参与管护。充分运用“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和监测手机APP,对电站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和远程调度,“线上线下”一体化运维,及时发现故障电站,迅速解决运维过程中存在的离线、故障、告警、低效等问题。目前全市97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无一低效电站。
分类确权实效化。建立健全光伏扶贫电站确权机制,发放确权证书,分类明确村级独立电站、户户联建电站产权归属。共确权村级独立电站22座、装机规模1320千瓦,确权户户联建电站75座、装机规模1797千瓦,推动光伏扶贫资产保质增效。
效益分配规范化。修订《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优化光伏电站收益分配方案,严格执行光伏帮扶电站收益分配计划,规范光伏帮扶“户申请、村评议、乡镇审批、县级备案”的流程,明确光伏电站收益的60%用于公益岗位开发及小型公益事业支出,确保收益分配程序合规、标准明确、数据真实、对象精准。1-8月,村级光伏电站收益分配用于公益岗位资金32.04万元,小型公益事业19.82万元,奖励补助脱贫户、监测对象729户,涉及资金105.84万元。
渔光互补产业化。将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特色种养业相结合,因地制宜推行“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模式,大力发展“板下经济”。其中濉溪县南坪镇利用采煤沉陷区水域建设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实现储水灌溉、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综合利用,带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