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破解民生难题,托起幸福童年
近年来,淮北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安心托幼行动的工作部署,以“解民忧、暖民心”为宗旨,系统谋划,有序推进,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民生答卷”。
一是下好“先手棋”,构建普惠托幼新格局。提前谋划,摸清学前教育资源底数,结合实际制定“安心托幼”年度工作方案。继续推进淮北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充分考虑全市人口出生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科学整合资源,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收购民办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转办公办园等方式,持续增加公办学位供给。2024年,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0所,新增公办学位1640个;民办幼儿园转公办13所,新增公办学位3540个。全市共新增公办学位5180个,大幅超过市定目标159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5.45%。
二是打好“组合拳”,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印发《关于做好幼儿园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收费标准及相关管理举措。要求各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一园一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2024年,全市257所幼儿园开展延时服务,18149名幼儿参与。聚焦减轻家长入托负担,多措并举增加托位服务供给。2024年全市136所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占比40.12%,超过省定目标20.12个百分点,家长“入托难”基本解决。
三是锚定“新坐标”,奋力实现幼有优育。推动建立“城区扶农村,公办帮民办,名园带新园”三维共建帮扶机制,重点向学前教育薄弱地区倾斜,确保城乡托幼“同标同质”。通过总园向乡镇分园派出驻园副园长、民办园教师到优质公办园跟岗实习、公办园优秀党员骨干教师到民办园顶岗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幼师专业素养,促进城乡和公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2024年,全市12所幼儿园开展集团化办园,乡镇或学前教育薄弱地区的保教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