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之农资识假辨假指南
当前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是农资产品销售旺季,也是假冒伪劣农资案件的高发期。为指导农民科学使用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提高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能力,现为大家提供一些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的小常识。
一、如何识别假化肥
真假肥料的识别可以概括为5个字,一是看,二是摸,三是嗅,四是烧,五是湿。
一看:主要看肥料的外包装、颗粒度和颜色。正规生产的肥料外包装规范、结实,外包装上标注有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生产许可证号、肥料登记证号、执行标准号、有效成分、净重、生产日期、质量保质期等。再看检验报告和包装说明是否一致。总养分含量是氮、磷、钾的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不应计入。
二摸:把肥料放在手中,用力握一握,按压、转动,根据手感进行判断。握在手中有油湿感,并且颗粒均匀光滑的是真的。干燥、颗粒大小不一致、表面粗糙的可能是假的。
三嗅:嗅是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识别肥料的简单方法,对部分肥料极其有效。如碳酸氢铵有极浓的氨味,硫铵有酸味,过磷酸钙也有酸味。一般假化肥没有什么气味。
四烧:把肥料样品加热或者燃烧,通过燃烧的情况、产生的烟雾、熔融的情况、残留物的情况进行识别。把少量碳酸氢铵放到勺中加热,呈沸腾状而且冒出大量具有强烈氨味的白烟,勺中有少许黄色的结晶体,这是真的。有些农民朋友用烟头或打火机烧识别肥料真假也是这个道理。
五湿:通过肥料的溶解性进行识别,把肥料放在水里进行溶解看它的溶解性。
尿素看外观很难识别真假,将尿素放在玻璃杯里,倒入蒸馏水(或纯净水)进行充分搅拌,如果全部溶解在水中,就是真的,如果出现沉浊物就是假的。
二、如何识别假农药
1、正规农药标签应包括“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文件、农药产品标准证)、产品名称、有效成份、含量、毒性、用途、重量、使用方法、生产日期、有效期、注意事项和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等,标签缺少任何一项都不能购买,超过有效期的不能购买。
2、农药产品名称上随意增加如fh、cp、ⅰ型、ⅱ型、复方等字样,都是非法名称。不要轻易购买。
3、检查包装计量。注意内外包装应完整、标识应一致,不能有破损和差异。
4、散装农药产品假的多,不能购买。
三、如何识别假劣种子
1、《种子法》第48条规定下列种子为假种子: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
2、《种子法》第48条规定下列种子为劣种子: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具体解读是,种子质量不能低于GB4404《粮食作物种子》、GB16715《瓜菜作物种子》等国家强制标准,否则就判定为劣种子;种子质量不能低于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在种子包装袋上标注的质量指标,否则就判定为劣种子;种子中不能混杂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否则就判定为劣种子。
为确保种子质量,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标签标注,看清是否标明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检疫证编号、净含量、生产年月、质量指标、生产商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内容。若上述内容标注不清或残缺不齐的,不要购买。
四、购买农资注意事项
1、要慎重选择购买场所,要到有固定场所、证照齐全的农资经营单位购买。
2、交易方式要正当,别轻信走村串户的推销者,并认真查验包装标识,查看包装是否规范,标签是否完整,有无合格证、厂名厂址、商标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及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资料。
3、不要购买拆开包装的散装种子、农药和化肥。购买种子要核查种子袋二维码(信息代码),使用手机扫描辨别真伪。
4、切忌贪图便宜。购买农资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搞清楚适用范围和禁忌事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种子要选购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对路品种,主要农作物种子要通过国家审定、本省审定或本省引种备案。
5、要完好保存购物凭证,不要接收个人签名的字据或收条,注意留存种子、农药、化肥的外包装和少量原品,以备日后投诉和索赔。
五、遇到问题怎么办
1、保留证据:保留发票、使用说明书、警示标识、种子经营者的承诺书、广告宣传品等证据;有条件可拍摄销售现场视频证据。
2、举报:向当地农业农村部门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举报,弄清原因进行鉴定。
3、解决途径:与经营者协商,请有关部门调解,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有关司法解释,以假农药、假兽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使农业生产遭受2万元以上损失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4、种子质量维权:种植户如果因种子质量问题而遭受损失或有种子质量纠纷,按照相关法定程序和规定,经相关权威部门鉴定、认定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种植户都可以直接向种子销售商或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提出合理经济赔偿诉求。①种子质量不合格。比如种子质量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或低于包装袋上标注的质量指标,或混杂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②假种子。比如用别的品种来冒充、把不是种子的农产品当种子来销售、种子种类和品种与标签标注上的内容不符合、没有标签。③未经审定或已撤销审定并停止推广销售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经外省审定但未经我省引种备案的。④过期种子。⑤种子经营者的质量承诺无法兑现。
六、不良商贩有哪些套路
1、游击战。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高科技产品”、“大型农场繁育”、“超高产”等旗号,走村串户,采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出售玉米种、稻种等,三五个人一伙,在自然村忽悠一阵,收钱卖货,然后急忙收拾摊子离开。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不难看穿其中的猫腻。
2、价格低廉。有的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同一个品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廉价种子不是发芽率低,就是质量差。农民购买后才发现得不偿失。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务必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价格这么低”,再决定是否购买。
3、打“专家”牌。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大村经常会来一些所谓的“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大”、“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种子、肥料、农药现场推广、销售,与当地村干部或“线人”联合,让这些人抽取一定利润,以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而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给种植户带来好收益,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缺乏权威性。所以,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一定不要多购,可先少购试用示范。
4、赠奖。有一些地方经销商,把多年积存的种子、肥料进行改头换面,利用农民贪便宜的心理,搭配一些日用品如锅、伞、雨披等,采取以赠奖促销的办法,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人购买使用后才知道上当了。
5、贴“名牌”。有些经销商在卖种时会在店里放所谓的奖牌或锦旗,告诉农民你放心买,这些种子是“名牌”,都是获过奖的,这奖是某某机构颁发的,只有表现好的品种才能得到。
6、打虚假广告。一些正规广告能把好品种送进种植户的视野,但种子在合理使用、科学管理方面有很多限制要求,因此,在选购时要看价格、看说明、看播种范围、看气候要求等。千万不要只认广告,要保持理性,如有必要可先试验后推广。
7、找托。所谓托就是演员,经销商利用一些人的跟风、从众心理,在卖种子时,请很多托来排队买种子,并且这些托可能还会跟你讲故事,说“去年种了这个品种表现很好,赚了一大笔钱,今年怕买不到,一大早就过来排队”,这些绘声绘色的描述,简直让人无法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