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强一增”】淮北市2023年第二季度“两强一增”行动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7-11 15:49 字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抗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在各县区、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科技强农方面:

(一)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一是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全市已选派科技特派员427名,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涉农社区)全覆盖;二是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278名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科技示范户1391户。

(二)种业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检查,抽检玉米、大豆样品十五个,抽检合格率100%。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种子经营主体进行检查,检查门店300余次。印制农作物种子进销台账300余册,规范种子销售和进货记录工作。坚持不误农时抓好小麦田管,积极落实促弱转壮、“一喷三防”、防灾减灾等关键措施,大力开展小麦单产攻关,创建省市县三级共建优质专用粮油指挥田2个、精耕细作示范点2个。

(三)种养业提质增效步伐稳健。上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185万亩,比上年增加0.22%。蔬菜产量23.532万吨,较上年增长3.04%。产值8.14亿元,比上年增长0.5%。蔬菜种植纯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58.8%。特色基地发展迅速,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59个,全市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242个。

(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稳步发展。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1-5月份全市新增绿色食品招商项目58个、项目总金额75.55亿元。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4家,产值同比增速2.2%,居全省第8位。新增四铺、石台、古饶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个。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24.25%。

(五)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协同推进。建立2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6%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扎实推进秸秆和畜禽废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2022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分别名列全省第一。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均达到82%。

(六)数字赋“农”行动创新发展。在高岳街道、铁佛镇开展数字乡村试点。杜集区高岳街道建成高岳街道“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通过提高街道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一屏观全镇、一屏管全镇”的数字化管理目标;濉溪县铁佛镇在“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农业产业数字化和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1-5月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83亿元,同比增长17.3%。

科技强农方面:

(一)农机装备产业逐渐壮大。我市现有规上农机生产企业5个,均位于濉溪县,分别是淮北市华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双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安徽华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濉溪县淮农农机有限责任公司、玖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生产播种机、深松机、旋耕机、翻转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打捆机等为主,预计年产值超亿元。

(二)积极提升农机研制能力。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机械化免耕播种、精少量播种、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秸秆打捆应用面积增加明显。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99%,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95%。

(三)推动全程机械化行动。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1.92%,稳居全省前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96.58%,位居全省第一。两个粮食烘干中心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四)全面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新增两个综合农事中心项目实施主体已经完工,完成目标任务100%。全市农机户13.69万个,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839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24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06个。包括国家级农机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11个。

(五)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获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2023年度1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5月22日-23日全省农田建设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现场会在淮北市召开。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灌溉机井3559眼,清淤改造排水中小沟818千米。

(六)完善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以蔬菜、水果等主产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建农产品产地仓储冷藏保鲜设施3个、库容4200立方米。

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7元,居全省第7位,皖北六市第1位。

(一)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淮北市现有在建铝基产业链项目42个,完成产值35.55亿元。

(二)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在132个村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有序实施面积23.09万亩,服务农户2.76万户,参与服务组织146个。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全市在册家庭农场1066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77。在濉溪县铁佛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46.4万亩,流转率58.8%。不断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村达到289个,占比91.46%。全面完成2022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核实资产43.25亿元,同比增长12.05%。确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自然村(行政村)37个,推行“一庄一块田”,拟实施面积34243.28亩,截至5月底,全市316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4457.65万元,同比增长39.16%。

(三)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1-5月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83亿元,同比增长17.3%。

(四)实施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我市现有保障城市低保对象8660户13462人,占非农人口的1.10%;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5万户3.4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56%;共纳入低保边缘人口173户307人、支出型困难家庭69户165人;脱贫不稳定202户518人、边缘易致贫672户1717人、突发严重困难320户1021人;保障特困供养人员5509人,其中集中供养722人,分散供养4787人;临时救助222人次,支出资金92.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