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助力建设农业强省,狠抓工作落实,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一季度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7.1亿元,同比增长5.0%,居全省第四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2%,居全省第二位。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狠抓“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根基更加坚实。坚持不误农时抓好小麦田管,积极落实促弱转壮、“一喷三防”、防灾减灾等关键措施,大力开展小麦单产攻关,创建省市县三级共建优质专用粮油指挥田2个、精耕细作示范点2个,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3月30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淮北市召开。积极应对麦收期间不利天气影响,组织机械开展抢收,截至6月9日,全市246.26万亩小麦收割完毕,预测小麦单产超过500公斤,夏粮实现“二十连丰”。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市生猪存栏102.85万头,同比增长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41万头;肉牛出栏1.82万头,同比增长11%;羊出栏15.93万头,同比增长7.5%;肉蛋奶总产量12.57万吨,同比增长9.66%;水产品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蔬菜产量23.532万吨,同比增长3.04%。
二是狠抓“科技装备”,农业发展支撑更加厚实。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278名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科技示范户1391户。兑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978.6万元,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2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96.58%,位居全省第一。新建农产品产地仓储冷藏保鲜设施3个、库容4200立方米。高标准农田建设获2022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2023年度1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扎实推进,5月22日-23日全省农田建设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现场会在淮北市召开。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灌溉机井3559眼,清淤改造排水中小沟818千米。
三是狠抓“双招双引”,产业发展底蕴更加深厚。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1-5月份全市新增绿色食品招商项目58个、项目总金额75.55亿元。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4家,产值同比增速2.2%,居全省第8位。新增四铺、石台、古饶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个。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59个,全市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242个。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24.25%;1-5月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83亿元,同比增长17.3%。
四是狠抓“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宽广。建立2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6%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扎实推进秸秆和畜禽废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2022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分别名列全省第一。废弃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均达到82%。
五是狠抓“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视野更加广阔。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上半年实施农村改厕10688户,建设农村改厕管护服务站23个,我市农村改厕群众满意率和管护知晓率在2022年度省级核查中排名全省第一。全域推进以“六清一拆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8万余吨,杜集区荣获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2023年度24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初步完成编制,研究确定了12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认定通过2022年度第一批7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
六是狠抓“改革创新”,强村富民步伐更加稳健。在132个村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有序实施面积23.09万亩,服务农户2.76万户,参与服务组织146个。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全市在册家庭农场1066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77。在濉溪县铁佛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46.4万亩,流转率58.8%。不断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开展“三变”改革村达到289个,占比91.46%。全面完成2022年度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核实资产43.25亿元,同比增长12.05%。确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自然村(行政村)37个,推行“一庄一块田”,拟实施面积34243.28亩,截至5月底,全市316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4457.65万元,同比增长39.16%。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7元,居全省第7位,皖北六市第1位。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指导各地抓好秋粮田管,狠抓农业防灾减灾,全力夺取秋粮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51.32万吨以上。提前谋划秋种工作,推进“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加强设施蔬菜生产,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统筹牛羊禽、水产品等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的安全有效供应。
二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与省农科院、安农大、上海交大、淮师大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种业强市工程,加强良种联合攻关,力争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5个。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1.2万亩。
三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编制《淮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强园、强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达9%。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新增省、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个以上。创建“淮优”品牌名录,建立“淮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9个。着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四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深入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落实濉溪县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落实畜禽粪肥机械化还田利用4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 90%以上。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3%以上。
五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1787户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37%以上。全面完成2022年度4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完成2023年度3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的70%。全域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引导农户实现“四净两规范、四勤两参与”。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常态化推进农村扫黑除恶,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入推进“小田变大田”及农业“大托管”服务改革,全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0%,300亩左右集中连片流转占比达40%。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推进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提质增效,实现分红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重点村占比达50%。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25%以上。继续实施农民增收“四项行动”,推动“121”本地就业计划等稳就业促增收举措落实,深入推进产业帮扶工作,落实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