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淮北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第三季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文字版)
一、2023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主要做法、亮点成效
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过程、多环节抓好粮食生产,夏粮总产量103.08万吨、单产502.1 公斤,小麦单产连续六年全省第一;秋粮面积稳中有增,总体呈增产态势,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8.5万亩。“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前三季度,全市肉产量7.52万吨,同比增长7.89%;禽蛋产量4.14万吨,同比增长18%;奶产量1.85万吨,同比增长12.93%;蔬菜产量27.5万吨,增长4.2 %;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4.22%。
二是农业设施设备条件持续改善。耕地保护建设持续加力,1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4.8%,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成效明显,新建、改造农田灌溉机井3564眼,清淤改造排水中小沟827千米。种业强市工程扎实推进,新审定小麦品种7个、大豆品种4个、玉米品种1个。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发放农机购置补贴8167万元,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1%,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乡村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1-9月份,全市新增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70个、项目总金额66.53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12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位居全省第7位。产业融合稳步推进,累计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个,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农业功能价值不断拓展,前三季度,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四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1787户,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千万工程”扎实推进,获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6个,建成和美乡村中心村44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庄5个、市级美丽宜居自然村庄383个。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乡村振兴超市积分制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烈山区洪庄村、濉溪县周陈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杜集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烈山区、濉溪县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五是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市在册家庭农场1122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816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425个。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在濉溪县铁佛镇等3个镇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68.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67.7%,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质量不断提升,在37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村推行“一庄一块田”模式,截至9月底,全市316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2486.74万元、同比增长46.9%,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77个、占比24.4%。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05元,增速7.1%。
二、承担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进展情况及创新做法
一是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全面推行。按照“重点村先行、持续推进村跟进、一般村复制推广”的梯队发展思路,创新推行土地入股、托管服务、专业经营、贷信入社、产业带动、劳务合作等发展模式。开展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亮晒比”观摩交流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形式,组织全市54个党支部引领合作社重点村展示优质合作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的村249个,行政村总数占比达80.1%。
二是开展“三变”改革五项创新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试点村152个,占比超48%,涉及项目76个,已探索建立“联村”抱团、“联企”合作、“联社”运营三种市场主体合作联营机制。
三、对2024年发展形势的基本预期和重点工作考虑、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工程、争取国务院及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等
总的来看,我市2024年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既面临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等政策机遇,又面临着自然灾害发生风险依然较高、乡村产业融合度不深、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增长乏力等挑战。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突出重点工作,强化措施落实,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奠定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
一是积极落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行动。突出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扎实推进种业强市工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扩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不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和病虫害防控能力,深入推进省市县三级共建指挥田、精耕细作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粮食单产的整体提升。
二是积极落实“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加快编制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肉牛发展扶持政策,组建技术服务专家团队,依托木兰牧业等规模养殖企业培育肉牛产业联合体,推动由单纯的肉牛养殖向育繁推、屠宰、精深加工为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条转变。
三是大力发展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培育库,做大做强神华肉制品、濉溪牧原等“领军型”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昊晨食品、徽香昱原、曦强乳业、贝宝食品等优质企业。不断提升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推动相山经济开发区和百善食品工业园提档升级。积极参加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大力宣传“淮优”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推介本地食品企业和产品。
四是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1+6+N”政策体系落地,建立包保联系制度,健全调度考核机制,序时推进2023年度6个精品示范村和36个中心村建设,启动开展2024年度8个以上精品示范村和31个以上中心村建设,创建19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争创一批省级以上美丽宜居村庄,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提升5900户以上,建设彰显山水风韵、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依法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改革,充分运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升农村“三变”改革质量,深入推进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重大项目工程
1.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在6个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推进实施乡村产业增效、人才促进、文化赋能、生态提质、组织领航等六大行动,总投资4.89亿元,其中,争取省财政下达地方政府一般债0.8亿元,市财政配套0.4亿元,不足部分通过县级配套、整合涉农资金、社会主体投入、村集体补助等渠道解决。
2.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1.9万亩(新建4.9万亩、改造提升7万亩),总投资3.272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预算资金1.39亿元、争取省级资金0.85亿元、市级配套0.3973亿元、县区配套0.6352亿元。
3.2024年度和美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建设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20个、市级和美乡村中心村11个,实施生活垃圾治理、供水保障、改厕治污、庭院环境整治提升、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发展、长效管护机制等建设整治,总投资1.36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专项资金0.3亿元,市财政配套0.566亿元,不足部分由县级配套。
4.2024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推进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总投资0.3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补助0.1亿元,其余部分由市场主体自筹。
5.2024年农村改厕项目。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893户,进一步完善23个镇级农村改厕管护站服务体系,推进管护服务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总投资0.1644亿元,其中,争取省级专项资金0.029465亿元,市财政配套0.046572亿元,其余部分由县级配套和农户自筹。
6.淮北市地方水产种质资源场项目。新建设施鱼塘1000平方米,整修普通鱼塘约2500平方,新建实验室用房500平方、仓库用房500平方等,市财政投资0.098亿元。
争取国务院及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
1.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大、任务完成质量高、建后管护质量好的省督查激励
2.争取秸秆综合利用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省督查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