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Y06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4-07-10 14:14 字号:

尊敬的张建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运用可视化数字运维辅助系统 助力乡村振兴的议案(JY068)》收悉,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对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您提出的宝贵建议符合当前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的发展趋势,应给予宣传、推广和大力支持。现就我市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数字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不断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现有安徽标王农牧、淮北慧赢农业、高策现代农业科技园、淮北青禾养殖等8个省级数字农业工厂。淮北慧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鸡精准养殖的信息化智能管理”获评2023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曦强乳业在数字化发展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实践突破和高质量发展成效,荣获“2023中国数字化突破实践奖”。积极开展2023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组织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省级数字乡村试点濉溪县铁佛镇、杜集区高岳街道通过验收。

二、数字农业做法及成效

一是生产数字化。将农业技术和互联网结合,建设农业物联网,做大做强产业基础。设施果蔬栽培水肥一体化应用趋于普及,全市现有果蔬水肥一体化应用点300多家。五沟镇智慧农业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灌溉控制器、分布在田间地头的气象站、温度计等传感器,通过设备监测与远程控制、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等功能,指导按需施肥、施药、灌溉等,实现精准化管理,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并降低成本。养殖智能化起步早,信息化程度较高。濉溪牧原农牧、安徽高策现代农业等养猪场,配置了自动饲喂、轨道巡检机器人等各种智能化设备。濉溪慧赢禽业、安徽标王农牧采用全自动养殖设备,鸡只喂料、饮水与环境控制皆由智能控器自主计算与控制。水产养殖饲料投喂方式从机械点状投饵发展为旋涡气泵面状投饵,而且池塘氧气调节和饲料投喂实现了手机远程控制。数字化农产品加工崭露头角。安徽省正大源饲料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江苏牧羊集团420自动标准化设备,投料、混合等控制全部实现自动化。

二是经营数字化。电商直播带货已成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创收增收、激发农村消费新动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建成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4家、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4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9个镇荣获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称号。2023年,新增农村电商主体205家,濉溪县荣获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濉溪镇荣获省级电商强镇,认定淮北宜鸿食品有限公司、淮北润晖园艺有限公司、淮北宗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3家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和龙图创客、淮优农品、李猛刀具等3家年网络销售额超100万元的农村电商品牌。全市277个行政村已实现“快递进村”服务通达全覆盖。烈山区宋疃镇借助电商智慧系统与服务平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农特产品直播间,组织返乡创业青年担任“形象代言人”,通过网络全方位展示“土味”农产品的特色优势,曾经让群众愁销路的农产品现在成为网络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烈山区宋疃镇现已成立“七彩和村直播间”“黄营灵枣电商站”“军王御稻电商点”等10余个电商直播站点。据统计,2023年宋疃镇通过电商途径销售各种特色农产品300余万斤,经济收入1800万元。

三是管理数字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养殖业直联直报、农村承包地确权证管理、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实现数字化管理。全市在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的生产主体300多家,生成溯源码10万个,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数量7万个,产品批次2800批。农村承包地确权证管理系统开通后,通过系统进行信息修改、分户合户、补换发证书1192户,农村的土地纠纷明显减少。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支付项目资金。

四是服务数字化。一方面我市现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972家,托管服务面积248.44万亩。培育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937家,托管服务面积230.24万亩。现有1058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纳入名录库管理,服务主体基本信息、服务范围、服务面积、服务装备等信息录入准确完整。另一方面我市益农信息社建设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各信息社均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必要设备,并配备了专兼职信息员,负责信息社的日常运营和信息服务工作。信息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等服务,有效促进了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截至目前,已接入各类涉农资源5个,涵盖了农业技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多个领域,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围绕生产、经营、管理开展数字化建设,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积极融入全省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加大政策投入,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和智能化。

2、探索建设数字乡村可视化数字应用。探索运用“互联网+手机技术”实现对镇村党务、村务等工作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与服务,多方位呈现村容村貌、历史文化、农旅特色、乡村特产等,提高乡村的信息流通效率,积极拓宽农特产品的产销渠道,为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3、加强人才培育,营造创新环境。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业信息化认识水平,为有效解决数字化农业发展积蓄人才。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民技能培训等各种培训任务,大力培育农村电商、农民手机应用、农业信息化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引导农民了解、使用农业信息化。鼓励各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数字农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训。

再次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