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发布时间:2025-01-03 09:28 字号: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立足全市“三农”大局,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有限聚焦、持续发力,以实施“八大工程”为抓手,纵深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59.1亿元、同比增长1.9%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全力落实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工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积极应对低温雨雪、高温干旱、旱涝急转、台风降雨等不利影响,严格落实促弱转壮、“一喷三防”、抗旱保苗、防灾减灾等关键措施,夏粮总产量104.45万吨,小麦单产连续七年全省第一,秋粮测产总产量达83.06万吨,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已成定势。大豆油料扩种成果持续巩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9.5万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新建4个规模化种植整建制镇,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89.14万亩,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90%,高于全省定目标10个百分点。耕地质量稳步提升,202418.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有序推进,濉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获得2023年度省政府激励。

(二)全力落实菜篮子产能提升工程,重要农产品供给丰富充裕。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68.64万头,出栏64.59万头,增长2.44%。制定出台市级“牛十条”扶持政策成功注册淮优醉牛”“淮优豆牛商标,创建优质养殖基地13,中安信(淮北)食品正式投产,肉牛存栏3.16万头,出栏2.4万头,增长3.81%。肉蛋奶生产稳定,1-9月份,全市肉蛋奶总产量13.96万吨,同比增长3.4%,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果菜鱼供给充足,1-9月份,蔬菜产量27.73万吨,同比增长0.7%;水产品产量2.07万吨,同比增长4.5%。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累计接受国家和省抽检581批次,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

(三)全力落实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工程,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稳步发展制定《淮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建立市级推进包保机制,打造品质粮食、优质蛋白、功能食品三大产业集群,新增绿色食品招商项目93个、投资金额达102.73亿元,新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昊晨食品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杜集区石台镇入选2024年农业产业强镇前三季度,全市绿色食品十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90.1亿元,同比增长12.6%。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全市省级现代产业园总数达到10新认定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累计建设省级基地17个。认定第五批淮优生产主体98家、产品197个,全市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达315个。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市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10.49亿元。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5元,居全省第10位,皖北第2位。

(四)全力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程,防返贫致贫底线筑更牢。全面推进网格监测、数据比对、动态管理、精准帮扶、风险防范五个常态化建设,面向全市39.55万户137.07万人农村人口开展拉网式大排查,目前全市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19045378人,其中今年新识别309952人,识别率占全市农村人口0.75,居全省第三。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政策持续加强产业就业帮扶,新增发放小额贷款8984463.25万元,全市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16487。深入推进问题整改互评互学活动,相关做法经验被省农业农村厅简报刊登推广。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在全省率先开展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多次来淮调研并给予肯定。

(五)全力落实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包保、市直单位结对帮扶和美乡村建设制度,建成2023年度和美乡村中心村36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92个,获批新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0个、省级中心村20个,获批率100%,全省第一。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百村清百塘整治行动累计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96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2%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濉溪县“321工作法入选全省厕所革命典型案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46.7%,提前三年实现省定目标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有序推进16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数字化+积分制试点乡村振兴超市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六)全力落实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业绿色转型不断加快。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40余万亩次,推广三新技术50余万亩次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负增长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290.34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59.34%高于省定目标1.34个百分点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市建成标准化收储中心41个、临时堆放转运点280个,培育年利用秸秆500吨以上企业120余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因地制宜推广畜禽资源化利用模式,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1.6%深入开展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74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0.1万亩,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28.15吨。

(七)全力落实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深入推进种业强市工程,建成54万亩小麦标准化良繁带,主要农作物制种企业25家,柳丰种业4种企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选育小麦品种柳麦1257”“柳麦521”“民研186”顺利通过国审,永民1719、徐麦189通过审。市农科院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2个农机研发项目入选全省2024年新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项目,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3%位居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实现变型拖拉机账面整体清零深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282名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行政村272个、科技示范户1418户。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获评省级数字农业工厂4、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4,新增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库容1.5万立方米。

(八)全力落实农村改革提质工程,乡村振兴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紧扣“二轮延包”改革主线,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出台《淮北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整县(区)延包和烈山区宋疃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合同签订24.84万份,占应到期农户数的99.23%全面完成省阶段性目标任务。持续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实现耕地流转面积175.09万亩,流转率达70.3%,居全省前列。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2944农民合作社1910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139落实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百千万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两块田共富制改革试点,截至11月底,全市318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8314.1万元,同比增长56.87%;其中,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强村239个,占比75.16%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我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抓重点攻难点疏堵点、创亮点,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筑牢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是突出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农技推广及防灾减灾工作成效力争实现小麦单产全省八连冠。开展种业振兴攻坚行动,力争实现小麦制种面积55万亩,培育产销亿元以上种业集团1个、种业品牌2个以上。推广土壤培肥改良技术470万亩次以上,完成1926个土壤样点的内外业工作。全力抓好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常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二是突出抓好脱贫成果巩固。持续强化网格监测、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好教育医疗等民生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管好用好衔接资金项目资产,严格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做好2024年建成项目确权登记,确保项目持续稳定发挥效益。推深做实中央和省、市2024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相关工作。

三是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发展。加速肉牛全产业链建设,加快培育木兰农牧、中安信(淮北)食品等头部企业,集中优势打造“淮优醉牛”品牌,积极推出牛肉生鲜、休闲食品、预制菜等系列产品。继续落实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联系包保机制,梳理绿色食品产业招商企业名录,着力引进一批优质农业项目。全面摸排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库、规下有望纳统企业库,培育更多“微升小”“小升规”企业。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四是突出抓好和美乡村建设。完善“1+6+N”政策体系,落实包保联系制度,谋划打造龙脊天路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带完成2023年度6个精品示范村和2024年度31个中心村建设,序时推进2024年度10个精品示范村建设启动开展2025年度8个以上精品示范村和30个以上中心村建设,创建19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提升3000户以上。推动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力争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上,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

突出抓好农村领域改革。加快推进2025年到期的烈山区延包试点工作,确保20259月底前基本完成延包工作任务。开展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回头看,加快建立二轮延包试点信息化档案,推动合同管理与不动产登记有序衔接。持续抓好土地流转和宅基地审批管理。持本地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力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数达1200家。高效完成2025年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6万亩目标任务。继续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重点扶持40个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