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件】淮北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5年淮北市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4-10 11:07 字号:

濉溪县农业农村局、三区农业农村水利局

根据2025年省、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部署,现将《2025年淮北市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2025321

 

2025年淮北市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方案

 

为全面打赢2025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保障小麦产量、品质双提升,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引领,加快推进江淮粮仓建设,落实虫口夺粮保丰收任务,突出抓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确保市小麦赤霉病防控处置率100%,赤霉病病粒率低于2%

二、防控策略

落实两控两保(控流行、控毒素,保产量、保品质)防控策略,科学防控小麦赤霉病

三、技术措施

(一)抓好农业防治。推广应用小麦赤霉病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合理运筹肥水,因田因苗追施化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增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免疫诱抗剂,增强植株抗逆性,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营造不利病害发生的田间环境。

(二)抓好穗期防控。在做好农业防治措施和早春病虫害综合防控的基础上,采取准、优、统、管技术措施,全面做好小麦穗期赤霉病药剂应急防控。

1、把适期。各县区要根据苗情监测结果,结合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精准把握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全市范围内第一次主动预防赤霉病见花打药视天气情况开展第二次预防。高感品种如遇连阴雨、结露和多雾天气,首次预防时间应提前至齐穗期。选择在雨前或雨停间隙施药防控,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确保防效。

2、选药剂。全省重点推广应用对赤霉病防效好、毒素控制作用较强,同时兼治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穗期病害的高效药剂,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丙唑·戊唑醇等,也可选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具体药剂成份可参考《安徽省20242025年度小麦、油菜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各县区要积极破解单一来源药剂采购问题,力争第一次施用高效药剂比例达50%以上,且推荐按照上限用量施药,确保防控质量;第二次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禁止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单剂及复配制剂。省农业农村厅对县区政府采购赤霉病防控药剂开展全覆盖抽样检测,保障药剂质量和使用效果。

3、推行防。推广应用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现代高效植保机械,开展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代防代治,有条件的可整镇、整村推进,确保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作业标准,执行植保无人飞机防治小麦赤霉病技术参数(亩用水量为2.0L3.0L、飞行高度为小麦冠层上方1.5m3.0m、飞行速度小于6m/s,新机型可适度调整,确保作物冠层雾滴覆盖密度不低于15/cm²),添加飞防助剂,提高防控效果。

4、严格监结合实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赤霉病防控过程质量第三方监管。可使用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监管平台,规范第三方监管流程,提高防控作业质量。

(三)抓好收储管理。加强小麦收储前管理工作,及时收获,晾晒烘干,汰除赤霉病粒,安全水分以下收储。

四、工作要求

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小麦赤霉病全程防控事前有谋划部署、事中有过程监管、事后有效果评价的工作机制,全面打赢赤霉病防控攻坚战。

(一)强化事前谋划部署。要将小麦赤霉病防控与粮食生产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结合实际制定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防控任务,压实防控责任,多方筹措防控资金,落实好防控组织、器械、药剂等要素保障。

(二)强化事中过程监管。实施病虫害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开展技术网格化包保服务,重点落实小麦穗期准、优、统、管四项防控措施,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全方位开展赤霉病防控技术培训。运用省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监管平台,对病虫害防控作业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防控质量。

(三)强化事后效果评价。在赤霉病发生稳定期,及时开展防效评估工作。全面客观评价各县区赤霉病防控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提出建议,逐步完善赤霉病防控工作机制,确保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