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政府二季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
任务项 |
重点工作内容 |
牵头责任单位 |
二季度任务分解 |
二季度进展情况 |
完成状况 |
备注 |
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
市农业农村局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
发挥牵头作用,梳理工作进展、量化分析增收利弊因素,上半年共梳理量化增收因素59条,人均增量905.67元,预计拉动增长7.5%。二季度数据暂未公布。 |
|
|
83 |
加快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 |
市农业农村局 |
1.加强技术服务,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抓好小麦赤霉病等重点病虫害防控工作;2.做好小麦收获准备,开展机收减损培训指导,确保适时收获、颗粒归仓;3.开展夏种服务,确保四适播种、种足种满;4.督促指导县区完成挂网招标;5.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合市粮食集团开展调研。与市粮食集团合作在烈山区宋疃镇开展市场化管护试点。 |
1.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控硬仗。小麦赤霉病防控493.14万亩次,圆满完成了防控两遍的目标任务,其中统防统治面积481.47万亩次,占比97.63%。2.6月5日夏收工作圆满收官,机收损失率低于2%,实现颗粒归仓。3.6月5日夏种工作启动,全市计划夏种面积211.86万亩,316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四适”抢播,截至6月24日,播种任务高质量完成。4.积极与市粮食集团对接,提供烈山区2019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11.7万亩,17个项目数据和基础资料,为市粮食集团选择烈山区宋疃镇作为管护试点,打下坚实基础。5.指导市粮食集团在全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试点工作。根据工程设施权属、使用范围等,进一步细化完善管护责任清单,明确粮食集团参与管护内容,扩大管护范围。6.濉溪县、烈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预挂网。 |
已完成 |
|
84 |
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与知名院士团队合作建设国家级千亩高产大豆育种基地。 |
市农业农村局 |
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筹备大豆育种基地建设前期准备事宜。 |
2025年5月在五铺农场设立大豆育种与单产提升实验基地,依托院士团队及中国农业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深度融合生物育种与智能技术,实践新质生产力路径。在生物育种领域,通过高通量基因筛选解析大豆密植高产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创制耐密植、高产、抗逆新种质,并建立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加速品种培育。基地核心试验区占地40亩和30亩,开展大豆播期试验、耐密品种筛选、耐密植高产基因挖掘、固氮菌应用、免疫调节剂效价评估等7类关键技术试验,全面验证新质生产力效能。未来3-5年计划建成万亩级高产研发与生产示范基地,目标将单产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220-230公斤/亩)。 |
已完成 |
|
85 |
完成小麦制种面积60万亩,大豆制种面积15万亩。 |
市农业农村局 |
深入实施濉溪县制种大县项目,加快制种基地提升改造。 |
濉溪县制种大县项目,已完成小麦制种面积60万亩,智慧种业示范基地项目招标材料已送达公管办,正在排队等候审核。种子田及核心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可研。品种试验测试基地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下一步可挂网招标。种业信息服务中心和监管平台项目因与种业大数据平台功能重叠,目前已完成优化设计。已在濉溪县完成大豆制种面积15万亩。 |
已完成 |
|
86 |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设“科技小院”,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淮优醉牛”等一批特色品牌。 |
市农业农村局 |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建设“科技小院”等,推动双方在农业和食品技术领域深化交流合作。印制《淮优画册》,做好“2025淮北食博会”食品企业参展有关工作,强化食品企业及产品宣传推介;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0个。加强与邮政公司的合作,实现淮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项目尽快动工,优选入展农产品,打造靓丽形象。 |
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淮北实验站,开展淮北月䪞汤等地方特色食品即时性研发。收集筛选7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余种产品,印发《淮优画册》500份;组织5家“淮优”协会和市绿色食品行业协会并邀请徐州市10家食品企业参加“2025淮北食博会”,强化食品企业及产品宣传推介。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引资项目51个,投资金额46.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 |
序时推进 |
|
87 |
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
市农业农村局 |
完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二季度线上调度;跟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
完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二季度调度工作;濉溪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3年。 |
已完成 |
|
88 |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分类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增精品示范村8个、省级中心村30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90个。 |
市农业农村局 |
根据省级批复名单,完成2025年度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项目设计,启动施工招标。根据县区申报情况,研究确定2025年度市级中心村和美丽宜居自然村庄建设名单。 |
研究制定《2025年淮北市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20个专项工作方案》,对和美乡村建设全年重点工作进行系统安排。2025年度12个精品示范村已开工项目40个、开工率26.14%,项目建设进度14.64%。获批省级中心村23个,全部完成前期规划设计,15个村已挂网招标。研究确定2025年度10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 |
已完成 |
|
89 |
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提升3000户以上,推广程阁村生态治理模式,有效整治农村黑臭水体。 |
市农业农村局 |
制定印发2025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拨付农村改厕市级补助资金。指导各地按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指南》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
研究制定《2025年淮北市推进“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20个专项工作方案》,对和美乡村建设全年重点工作进行系统安排。2025年度12个精品示范村已开工项目40个、开工率26.14%,项目建设进度14.64%。获批省级中心村23个,全部完成前期规划设计,15个村已挂网招标。研究确定2025年度10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 |
已完成 |
|
91 |
全面完成二轮土地延包任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一村一业一特色”发展乡村富民产业。 |
市农业农村局 |
1.持续推进2024年到期县区延包后续工作;2.烈山区全面完成延包方案制定;3.全市在册家庭农场超13000家,合作社稳定在1500家。 |
印发《2025年淮北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要点》,指导督促各地按照新标准、新要求开展农村厕所改造3084户,完成年度任务的62.63%。深入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整治工作,对全市2013年以来农村厕所全覆盖摸排,排查发现问题厕所1519个,已完成整改1263个,正在整改256个。持续开展“百村清百塘”活动,清理村内沟塘412口。 |
已完成 |
|
92 |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升行动,推进“两块田”共富制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集体收益分红,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
市农业农村局 |
2024年扶持项目建设进度达50%以上,2025年扶持项目开工建设。研究制定“两块田”共富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试点村(组)。 |
2024年扶持项目建设进度65%,其中11个项目建成,10个项目在建;2025年扶持项目开工建设进度70%,其中1个项目建成,6个项目在建,3个项目未启动。研究制定“两块田”共富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原有37个试点村基础上,新增改革试点自然村10个。 |
已完成 |
|
93 |
深化“两项政策”衔接并轨改革,针对性做好产业就业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淮北范例。 |
市农业农村局 |
1.常态化开展排查监测,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应纳尽纳;2.逐村梳理摸排脱贫攻坚以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3.持续加强就业政策宣传,进一步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技能培训等相关政策。 |
一是以省定9100元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持续抓好常态化监测帮扶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识别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1933户、5402人(其中2025年新识别监测对象36户、103人),稳定消除风险监测对象1398户、3827人,兜底保障户268户、680人,落实帮扶举措1.34万条,风险消除兜底率达83.4%,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二是指导县区深化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四个一批”专项行动,逐村梳理摸排脱贫攻坚以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截至目前,摸排出帮扶产业项目资产原值约5亿元。三是建设“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对脱贫劳动力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服务,加强就业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现就业15163人,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金额9.9万元,开展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26期1014人次,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统筹使用力度,安置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5201人。 |
已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