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00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尊敬的朱占英代表:
我局对您提出的《充分发挥我市良种繁育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建议》议案十分重视,收到议案后,认真对议案内容进行研究,针对“议案”提出的问题,专门组织了调研和专门落实。近年来,淮北市上下凝心聚力,坚持种业优先,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企融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种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进种业振兴发展措施有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淮北市良种繁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良种繁育产业环境优化
2021年濉溪县被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淮北市出台了《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支持种业行业规模化发展,对农作物良种繁育的规模化经营主体进行相应的补贴,打造集中连片的良种繁育基地,以国道343沿线的四铺、百善、铁佛三镇为主线,集中连片打造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目前全市共有26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2024年淮北市良种繁育面积54万亩,生产种子约5.7亿斤。
(二)企业育种创新水平提升
从政府层面引入种业育种专家来淮北市建立专家工作室,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育种联合攻关,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向种业基地聚集。对企业育种和成功实施成果转化的项目给予了大力的奖补。近几年来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小麦品种27个(9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8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大豆品种17个(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1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1个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玉米品种8个(8个品种全部通过安徽省审定),育成辣椒等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同时大力开展石榴和西甜瓜新品种的选育工作,通过省级审定(认定)石榴新品种15个,建设地方果树种质资源圃1个。
(三)种子科研创新水平加强
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完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立了由政府组织、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研创新机制,加强对种子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与中国工程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数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赵振东院士与濉溪鲁研种业有限公司签约成立院士生物育种实验室,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淮北市三丰肥业有限公司4家种业企业建立首席专家育种工作室。
(四)良种繁育全产业链融合升级
按照“濉溪良种—濉溪粮食—濉溪面粉(面制品)”发展思路,实现良种繁育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先后培育发展濉溪鲁王面粉有限公司、安徽昊晨食品有限公司等17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规上品牌粮食(小麦)加工企业17家,其中粮食精深加工企业5家,2024年粮食精深加工产值为64.71亿元。“鲁王”牌、“淮鲁”牌、“孙候”牌、“昊晨”牌面粉先后获评安徽省“放心粮油”称号,产品销往全国;“幸运”牌方便面、“法士顿”牌饼干成为国内市场热销产品。
二、关于对壮大良种繁育产业,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
(一)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一是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完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能力。建立了由政府组织、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创新机制,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对种业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淮北市主要农作物企业分别建立赵振东院士濉溪鲁研种业生物育种工作室,引进种业专家马传喜教授团队、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金才育种团队等种子研发团队15个,集聚种业人才208人。
二是搭建创新基础平台。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育种联合攻关,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引导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向种业基地聚集。对企业育种和成果转化,给予了大力的奖补。近几年来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小麦品种27个(9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8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大豆品种17个(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2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玉米品种8个(8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2024年淮北市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柳麦1257”、“柳麦521”“民研186”通过国家审定。永民1719、徐麦189通过省级审定。
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淮北市拥有小麦制种面积约54万亩,年小麦制种产量2.65亿公斤,可满足黄淮海地区2000万亩的供种需求。以国道343沿线的四铺、百善、铁佛三镇为主线,集中连片打造国家优势农作物制种基地,建成配套设施完善的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点4个。2024年全省大豆重大品种推广试点任务中,安徽永民种业有限公司的“蒙0990”在全省新增推广面积13万亩、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柳豆119”在全省新增推广面积5万亩。
四是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淮北市严格按照种子质量“网格化”监管责任,将责任压实至市、县(区)、乡镇三级责任人,在重要农时、重点区域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抽检,每年抽检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品种40份,对种子芽率、纯度、净度、水分、 活力、健康、纯度及品种真实性、转基因成分等进行检验检测至今未发生重大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现象。
(二)加大投入力度,扩大项目规模
一是市政府加大政策和财政扶持。淮北市出台了《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分别对种业育繁体系建设、种业科研、种贴息贷款上加大了奖补力度。对新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基地(企业)、对新建国家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分库和市级种质资源库(场、区、圃),按投资额的30%给予一次性奖补;对在淮北建立种业实验室(站),按照设备投入金额的50%给予一次性奖补,对依托种业实验室(站),建立种业院士、首席专家工作室(站)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的,每年再安排工作室5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科研工作。对当年在银行贷款100万元以上,并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按相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0%的标准给予贷款贴息,单个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高贴息不超过100万元。
二是积极争取种业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濉溪县跻身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20年,专用小麦被省“158”行动计划列入“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名单;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2025年濉溪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
三是建立种业投资联盟。利用濉溪县制种大县项目引入鲁研种业和隆平高科两个国家级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基地建设面积195亩 (包括建设用地5亩),投资规模955万元(企业自筹287万元); 鲁研种业基地152亩(包括设施用地2亩),投资规模318万元 (企业自筹96万元);濉溪县农投公司负责基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877万元,服务隆平高科和鲁研种业使用。
四是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四铺和百善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项目,打造种子商业化推广平台,以点带面示范推介优良品种,加快推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见效,实现成果与市场无缝衔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育种创新体系。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
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高标准农田为依托,建设小麦高标准“良繁带”54万亩,划定万亩省级指挥田、精耕细作示范田,实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养分平衡,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在示范区实施耕地地力改良工程,实现培肥改良技术全覆盖,耕地质量等级较上一年度提高0.021个等级。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9万亩,占全市耕地比重的82%,占全市基本农田比重的9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提升种子储存、加工、检测设施。充分利用濉溪县制种大县项目资金,建设现代化的种子储存库、加工厂和检测中心,提高种子质量和安全性。引入先进的种子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种子加工效率和品质。目前濉溪县在建的2个加工仓储中心,新建小麦种子精加工流水线,购置领先的干燥、包 衣、分级、精选、检验、仓储、物流等设施设备。 一个由安徽鲁研种业承担建设,主要包括配套领先的加工设施设备,配套高水平仓储物流设施,实现全链条自动化作业、智能化管理,建设规模30亩,投资总额2868万元(含自有资金861万元)。另一个由县农投公司承建,主要包括种子仓库及配套设施设备购置,全面提升共建企业种子高质量加工能力,同时为当地制种大户、合作社、企业等制种主体提供服务,建设规模10亩,投资总额1800 万元。
三是加强农业种植资源保护与利用。组织开展农作物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255份,到2025年再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0份。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立和完善具有淮北特色的种质资源保护圃,建成完善一家市级石榴种质资源保护圃。
四是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制种农户培训基地,配套多媒体培训设施,采用专家指导、现场实训、参观调研、异地交流等方式,开展制种技术培训班。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一是打造种业品牌。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力度,采取政府扶持、农业合作组织及行业协会辅助、企业负责、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制定相关地方和企业种子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等作用,强化濉溪县种子品牌宣介力度,打造濉溪发展新名片。鼓励种业企业注册商标、申请专利,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展会、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种业品牌;
二是拓展市场空间。积极参与国内外种业展会和交流活动,每年组织种子企业参加全国种子交易会,合肥农交会等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在淮北市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濉溪良种”及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区。一方面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另一方面鼓励种子生产经营主体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作品、开设网店,开展田间地头直播宣传,对“”濉溪良种”进行市场推广营销。
三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成立了濉溪县小麦种子协会,下设分会,加强种业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淮北市严格按照种子质量“网格化”监管责任,在重要农时、重点区域开展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抽检,2024年市县两级农业执法部门共组织执法检查22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60人次,检查种子经营门店900余个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力求做到检查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抽检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品种40份,小麦种子20份、大豆1份,玉米种子12份,果蔬种子7份。
四是推动种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按照“濉溪良种—濉溪粮食—濉溪面粉(面制品)”发展思路,实现良种繁育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先后培育发展濉溪鲁王面粉有限公司、安徽昊晨食品有限公司等17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我市规上品牌粮食(小麦)加工企业17家,其中粮食精深加工企业5家,2024年粮食精深加工产值为64.71亿元。“鲁王”牌、“淮鲁”牌、“孙候”牌、“昊晨”牌面粉先后获评安徽省“放心粮油”称号,产品销往全国;“幸运”牌方便面、“法士顿”牌饼干成为国内市场热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