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17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尊敬的周宗民代表: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工作的长期关心与支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记“国之大者”,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提单产和稳定面积相结合、增产量与节粮减损并重、建设产能与提高效益统,综合田、种、机、技、农等要素,围绕“良种、良田、良技、良机”四良融合发展,粮食单产水平有效提升。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粮食生产成效
淮北市耕地面积249.5万亩,是安徽省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产区和优质产区,常年粮食种植面积4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左右,其中小麦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2024年,淮北市粮食种植面积418.22万亩,总产量153.52万吨,单产367.08公斤/亩,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其中小麦单产504.95公斤,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97.25公斤、129.75公斤,连续七年全省第一。《淮北市推进“四良两优”统筹发展 助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淮北市招才引智提单产 助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工程》、《淮北市抓春季农业生产 促大面积单产提升》典型经验被省农业厅全省推广。
二、单产提升主要工作举措
(一)夯实耕地丰产基础。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1%、基本农田的93%,建后管护机制健全,新建高标准农田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有效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积极推进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耕层土壤有机质由2023年的18.29g/kg提升到2024年的23.41g/kg。根据《2024年淮北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年度更新评价报告》评价结果显示,淮北市耕地等级为4.104,较上一年度增长0.082个等级,耕地单产提升贡献率得到提升。
(二)推进种业强市工程。出台《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对种业发展进行奖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技术交流合作,先后引进院士、首席等团队15个,组建了集专家工作站、种子研发、种质资源库、智慧农业、新品种展示、种业论坛、种业交易于一体的高端创新发展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6家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柳丰、永民种业等4家民营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来累计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小麦品种27个(9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8个品种省级审定)、大豆品种17个(5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2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玉米品种8个全部通过省级审定。大豆、小麦良种远销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省份,我市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
(三)推动农机农技融合发展。科学化“种”。加强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广农机农技深度融合,落实“精耕细作”“精量播种”等先进适用技术,做好秸秆还田、配套有机肥堆沤,深耕深松等技术示范,每年投入旋耕机1万余台,对耕地实行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结构,改进耕作层深度,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和田间小气候,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从技术层面奠定高产基础。机械化“收”。建立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14个。围绕夏收节粮减损增产,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2024年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0.910%、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1.726%,分别比2023年降低0.02%、0.008%,实现节粮减损颗粒归仓。常态化“防”。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加强“六病两虫”动态预警,常态化开展“四情”监测,建设“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24个,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57.25%。年投入3100余台开展飞机“一喷三防”服务,累计统防面积706.69万亩次。
(四)良法助力稳产高产。统筹中央省财政支持粮油生产资金项目,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省市县三级共建指挥田和精耕细作示范田建设,打造周年示范样板田;推进濉溪县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镇建设,打造玉米、大豆百亩田20个、千亩方15个、万亩片2个。推广精耕细作、四适播种、氮肥后移等高产稳产举措,实施农作物病虫绿色统防统治,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低于5%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积极开展高产试验示范攻关。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技术交流与合作,相继聘请省小麦、玉米、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金才、马庆、教授、王晓波为我市三大主粮单产提升技术支撑首席专家,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五)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支持政策。出台《淮北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的通知(2024修订版)》,推动粮食生产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落实财政补贴。不折不扣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累计发放2024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029万元,发放率超过99%;及时拨付“两增一强”资金4047万元,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0.76亿元;落实中央及省财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0935万元,市级配套补助1280万元;市级财政拨付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18.77万元;市、县两级共安排预算资金1639.2万元,专项用于储备粮保管和轮换费用、贷款利息及价差补贴等支出,2024年累计拨付1606.81万元,有力保障了我市地方储备粮油资金需求。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目标
(一)持续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已单面机单产提升为主要目标,持续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六大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提升能力。
(二)全力确保阶段性目标高质量完成。积极落实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确保202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30.52亿斤以上。持续推进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力争育成农作物新品种6-8个,小麦制种面积稳定在54万亩以上。积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农机补短板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2%。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加快建设。严格对标任务清单,加大督导落实力度,保障全年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全力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压实属地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良田良用,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提高恢复耕地地力水平。
尊敬的周宗民代表,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查缺补漏、巩固提升,推动全市粮食单产再上台阶。
联系人:孙益远15856170256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