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0060号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致公党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第0060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经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落实绿色食品产业政策,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印发《淮北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淮政办秘〔2024〕18号),围绕粮食加工、小麦加工等主导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彰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印发《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在种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养殖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冷库和保鲜库建设、品牌创建、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快出台《淮北烫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淮北烫面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及配套文件,推进淮北烫面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打造“领衔单品”。二是突出部门协作。成立以市政协主席钱界殊为组长、分管副市长陈英为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投促中心、市工商联、市市监局、市粮食集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绿色食品产业工作专班,高位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市农业农村局、市工商联、市商务局共同主办淮北市绿色食品和餐饮企业合作对接会,集中宣传展示我市特色农产品和优质食品资源,进一步加强我市与徐州乃至长三角更多城市的资源对接整合。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商务局组织开展淮北市绿色食品产销对接会、淮优农品电商产销对接等活动,为企业搭建供需平台。组建以市政协主席钱界殊为团长,市农业农村局、市市监局、市工商联、市粮食集团为成员单位的产业招商二团,聚焦绿色食品产业,进一步深化产业招商。
二、关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市域一盘棋。注重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整体性提升,结合“山、水、城、村”空间布局和不同区域生态、文化、产业差异化资源禀赋,按照“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思路,谋划打造了东部山区“龙脊天路”、中部隋唐大运河、西部南部“小推车红色文化”等3条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带,连片申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整合各示范带沿线乡村资源,激发集群发展效应。2025年,在全省不分指标、不设保底、不搞平衡、严格评审的情况下,我市获批新建精品示范村12个,争取数量位列全省第8、皖北第2,精品示范村累计达28个,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注重运营前置。探索建立投资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龙脊天路”和美乡村精品示范带核心区12个村庄闲置房屋,畅通和美乡村生态高颜值到经济高价值的转化路径。
三、关于强化小老板培育工程,拓宽食品产业创业
一是精准遴选培育对象。聚焦粮油生产加工、乡村特色产业、休闲旅游、帮扶产业等重点领域,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等六类带头人,建立“头雁”遴选标准:年龄55周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学历、从事农业特色产业3年以上、群众口碑好、示范带动强。2024年优中选优,确定32人参训,其中粮食种植10人、蔬果等特色种养16人、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及社会化服务6人,实现产业全覆盖。二是全程跟踪服务赋能。成立“头雁”项目工作专班,明确专人包保联系指导,全年实地走访学员70人次,针对性解决生产难题27项。如,濉溪县帮助学员周莉实现跨界创业,借政策东风破解资金难题,将废弃场地改造成标准化厂房,借力“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拿到100万扶持资金,让“废铁”重获新生。三是示范引领强村富民。学员通过直接带动、服务拉动、辐射联动等方式,为周边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直接带动101户农户,服务拉动218户,辐射带动350户,促进农民增收400余万元。王松涛将电商课程转化为销售动能,葡萄销量增长15%,其“淮北市相山区穷游忆味家庭农场”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徐钦华以“淮北市横山堂家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创新“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循环模式,打造可持续种养结合新样板。
四、关于唱响销售业态和质量品牌,提高产业活跃度
一是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深入挖掘“淮优”农产品的特色和差异化因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评定第五批“淮优”农产品生产主体98家,产品197个。进一步宣传推介“淮优醉牛”“淮优豆牛”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优质醉牛、豆牛养殖基地13个。二是开展农业品牌培育行动。组织农业生产主体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名优特新、“皖美农品”等农产品品牌,构建绿色食品品牌矩阵。全市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总数达395个,其中,绿色食品355个、有机农产品39个、地标农产品1个。全市入选“皖美农品”企业品牌4个、产品品牌25个。段园葡萄纳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和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塔山石榴、烈山苹果、杜集葡萄先后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三是提升宣传推广力度。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合肥农交会、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广州农交会等展示展销会,集中展示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果,提升企业与品牌曝光度。制作“淮优”农产品宣传册,持续推进品牌宣传推介。四是打造本土展会平台。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二届,2025第十二届淮北食品工业博览会于4月18日至20日在相山经济开发区食品博览园举办。本届食博会以“向新 向质 向未来”为主题,通过淮北食品产业发展成就馆、高端绿色食品展区、老字号展区、特色农产品展区等七大主题展区,全面展示食品产业的最新成果与未来趋势,吸引国内外160余家企业参展、50余家专业采购商和经销商参会。食博会期间,签约绿色食品产业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30.52亿元。五是发展地方特色美食。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小吃转化为有标准、可溯源、便携可运的现代食品,形成规模效益。围绕发展地方特色美食淮北烫面,编制《淮北烫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淮北烫面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打造“领衔单品”。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企业梯度培育。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全链条数字化改造,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工作原则,对成长性好、有发展潜力、有项目支撑的企业,作为升规入库重点培育对象,做好台账登记,动态跟踪,确保应统尽统。支持农业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产业链配套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基金招商、场景招商、平台招商等新模式,发挥产业专班、商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推进招商工作开展。持续强化重点项目跟踪,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的存在问题,形成项目谋划、推进、签约、开工的梯次推进格局,助推项目提速增效。三是深化科技创新赋能。用好绿色食品产业加速器和绿色食品科技创新项目行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彰显、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四是强化品牌建设宣传。深入挖掘“淮优”农产品的特色和差异化因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引导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淮优”品牌建设,通过宣传、培训等不断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组织农业生产主体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名优特新、“皖美农品”等农产品品牌,构建绿色食品品牌矩阵。五是提升产销对接效能。积极对接省市外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建立供需合作关系。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集中展示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果,提升企业与品牌曝光度。支持企业拓展营销模式,通过线上开展电商直播、线下打造新消费场景的消费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流量互通,打开产品销售市场。
再次感谢您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