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0088号以数字技术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姚磊委员:
我局在接到《以数字技术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案后,高度重视,认真对提案内容进行研究,针对“提案”提出的问题,专门组织了调研。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现状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4年,淮北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1%。
我市始终将高标准农田后期管护作为重点工作,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明确了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资金保障,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濉溪县、烈山区、杜集区、相山区分别制订了《濉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制度实施方案》、《烈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制度实施细则》、《杜集区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暂行办法》、《相山区农田建设工程管护运行方案》。通过制度化建设,形成了权责清晰、管理规范的县区特色管护模式,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得到有效管护。
二、创新管护模式,探索建管合一体
坚持探索创新,优先健全管护机制。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把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资金列入工程概算,在工程招标文件中注明“谁中标,谁负责购买建后管护保险”,承保期限10年,由项目所在镇村督促保险公司落实管护责任,市农业农村局对保险公司落实情况进行督察。保险公司依托农业保险协管员队伍,聘请村干部、村民等担任管护网格员,制定巡查养护记录表、管护员考核细则表、损毁维修报损单“两表一单”,构建问题发现、研判、修复、反馈闭环机制。此外,探索由市粮食集团公司选择宋疃镇开展管护试点,试点结束条件成熟后,为在全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积累经验。相山区还依托信息化手段赋能管护,实现巡护在线记录、过程全程跟踪、问题闭环管理,提高了管护效率和水平。
三、多维开展宣传引导,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线下宣传与线上宣传相结合,利用宣传展板与横幅,在乡镇集市、村委会、农田周边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展板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展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后的对比效果。在政府官方网站和淮北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发布建设规划、项目公示、工作动态等,为公众提供权威、全面的信息查询渠道。
实时公布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布局,以及各阶段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让农民了解家门口的建设动态,通过多渠道宣传,有效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建设、支持管护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共建格局。
四、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提升管护技术水平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培训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各县区农田建设管理干部参加农田建设培训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能力水平,努力实现“学员”变“教员”,更好的地推进农田建设培训工作。
利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和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中的“农田建设”培训资源,做好宣传、学习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保护课程,提升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和能力水平,形成农田建设工作合力。
以上是您提案的答复,非常感谢您对淮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后也请继续关注,多为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主办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李 峰,联系电话:311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