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0042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淮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露露委员:
您提出的《进一步推动淮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召开局务会专门研究部署办理工作,明确办理责任,组织相关部门调研座谈,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品牌培育与推广
(一)重视“淮优”品牌培育
2018年以来,已开展五批次“淮优”农产品推荐评定工作,目前第五批“淮优”农产品共评定粮油类、果蔬类、畜牧类、渔业类4大类98个生产主体,197个产品。已成立“淮优”农产品蔬菜产业、葡萄产业、桃产业、渔业、甘薯产业等5个协会。培优做强“淮优”农产品公共品牌,培育一批附加值高、市场信誉好的“皖”字号品牌,2024年新增“皖美农品”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10个;全市累计培育“皖美农品”企业品牌4个、产品品牌25个。段园葡萄纳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和首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塔山石榴、烈山苹果、杜集葡萄先后纳入农业农村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二)加强“淮优”品牌推广
1.开展展示展销活动。积极组织“淮优”农产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在2023年合肥农交会上陈英市长推介“淮优”农产品,在淮北市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淮优”农产品展示展销分会场,在2024年淮北食博会设立“淮优”农产品展区,2025年组织淮北优质农产品参加底十二届食品博览会;通过多平台多方式集中展示展销“淮优”农产品,提高“淮优”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
2.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品牌宣传。我市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宣传推广“淮优”农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线上渠道除了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同时鼓励“淮优”生产主体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发布作品、开设网店,开展直播带货,对“淮优”农产品进行销售推广;线下渠道,一方面积极组织“淮优”农产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另一方面建设“淮优”农产品专营门店和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专柜,用于展示展销“淮优”农产品。通过多平台、多方式集中展示展销“淮优”农产品,提高“淮优”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加大“淮优”品牌扶持
我市坚持企业主导、政府引导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对“淮优”生产主体和协会予以扶持。对每个“淮优”生产主体予以2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成效显著的淮优农产品产业协会每年予以20万元的奖励,设立“淮优”农产品宣传推广专项资金100万元。
二、完善产业链发展
(一)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鲁王制粉投入800余万元持续加强技改,扩大专用小麦粉与功能性小麦粉生产;昊晨食品与江南大学开展横向合作研发“富含膳食纤维小麦粉、益生元小麦粉及低升糖小麦粉”;旭源食品生产的淮北烫面单品线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顺发食品结合地域特色,开发淮北羊肉汤面,市场反响热烈;口子酒业推出口子窖兼系列新品,明确“中国兼香高端白酒第一品牌”战略定位,有序推进“百亿口子”建设目标。目前,围绕发展地方特色美食淮北烫面,编制《淮北烫面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进淮北烫面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打造“领衔单品”。畜禽加工方面,依托淮北畜禽养殖优质资源,大力打造畜禽加工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神华肉制品有限公司年屠宰生猪200万头,全省领先,现积极开展肉制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中安信(淮北)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肉牛10万头,拟新建4条副产品加工生产线;华恒集团增资扩产,投资5.1亿元建设年屠宰5000万羽樱桃谷鸭生产线及熟食深加工项目。
(二)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
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中农大淮北实验站、江南大学淮北市相山区技术转移分中心等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赋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安徽大自然种猪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标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盛美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等家企业建立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安徽神华肉制品有限公司等31家企业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印发《淮北市绿色食品产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高效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多方力量,有效解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技术革新、产品更新、项目创新,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冷链建设。
积极推动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加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建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主体87个,建设库容31.9万立方米。全市以冷链保鲜运输为主的企业共35家,其中: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共16家,濉溪县19家;冷藏车数量700辆左右,其中已办营运证的冷藏车190辆,包括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共85辆,濉溪县105辆;全市总冷链物流运输能力约2300吨。全市现有省级冷链集配中心4个(中瑞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神华肉制品有限公司万吨肉类冷链集配中心、濉溪县农心禽业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濉溪县临涣华川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荐淮北华阳食品有限公司、淮北市群翔禽业有限公司、淮北市天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郭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4家单位申报2025年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备案。加大冷链物流技术投资力度,领先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冷链技术设备,采用GPS、北斗等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轨迹,全方位提供冷鲜、冻肉制品等冷链运输服务。如中瑞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建立“中瑞生鲜”服务平台,使用采购助手、分拣助手、配送助手、生鲜管家等功能建立标准化作业模式。全市冷链保鲜仓储物流技术得到初步推广,发展环境逐渐向好,农产品流通半径增大、流通时间延长、过程损耗降低等。
三、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市政协主席钱界殊为组长、分管副市长陈英为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投促中心、市工商联、市市监局、市粮食集团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绿色食品产业工作专班,高位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二)强化政策扶持
2024年,淮北市印发了《淮北市产业扶持政策清单(2024版)》的通知,鼓励支持推进蔬菜生产主体规模化、设施化生产。对新获或者续展通过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经营主体,每有1个产品分别一次性奖补2万元、3万元、5万元;对新创建成为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品牌,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补。对每个“淮优”生产主体予以2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成效显著的淮优农产品产业协会予以20万元的奖励,设立“淮优”农产品宣传推广专项资金100万元。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千员带万社”人才工程,组建市县两级辅导员120名,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头雁”87名、高素质农民9000余名,带动农户超3万户。创新“三批培育”机制,形成千名产业带头人梯队,5名专家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通过乡村工匠名师评选带动就业700余人,实现“培育一人、带活一业、致富一方”的乘数效应。遴选推荐41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明清石榴园隐庐民宿负责人邵景卫入选淮北市首批高层次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特支计划。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充分发挥协会的组织作用和行业自律作用,提高组织化程度,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不断培育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利用产业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农业生产主体和农业企业参与到“淮优”品牌建设活动中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淮优”农产品品牌的监管工作,实施《“淮优”农产品认定标准(暂行)》,指导标准化生产,开展精细化监管,不断提高“淮优”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发挥品牌效应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局的工作,欢迎再次提出宝贵的建议。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61-3112473